当前位置: 首页 > > > 《寻回属于国人的课堂》

《寻回属于国人的课堂》

发布人:管理员 时间:2021-03-03 10:33:46 点击数:31039

《寻回属于国人的课堂》

2013届(1)班 李明烨

 

     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幕生动的话剧,侍坐篇给我的感受尤其如此。剧中的人物有着鲜明的形象,突出的性格,甚至带有一点小小的思想冲突,这些都给我以极佳的视觉、听觉享受。

 

      无论是子路的“率尔”,冉求的谦虚,公西华的委婉曲致,还是曾点的高雅宁静,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而纵观全文,孔子是课堂的中心,既像老师,又像导演,他的教育方式如春风化雨,循循善诱,却又控制的恰到好处,圣人出神入化的教学方式在字句之间体现的淋漓尽致。而在我看来,这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课堂。

 

      “班级授课制”,这个纯西方的词汇早已充斥于东方社会的各个阶层,这个工业文明的产物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古色古香的私塾式教育,令国人信奉千年的儒家文化离我们逐渐远去,孔孟之道已经成为了被保护的对象,而两千年前的那场精彩的课堂早已如烟云一般,静待消散。一方面,“班级授课制”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,这也是工业文明的的直接贡献;但另一方面,长期的知识灌输令人们忽略了身心教育与思想教育的重要性,但社会风气与思想教育密不可分,没有良好的思想教育社会风气的改变不可避免,近期的药家鑫一案就是集中地体现。良好的知识教育并没能给予他成熟的思想,这直接导致了一场连捅八刀的惨剧在他的人生中上演,社会之现状无不令人深思。

 

      事实上,孔子的课堂并不孤单。古代教育中,东西方都是以个别教育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,即使孔子“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”,仍然是个别教育。而工业革命不但改变了西方,更改变了东方。自此以后,伟大的思想家成为了历史,现实淹没了过去,再也没有了孔子的循循善诱,也没有了三五个学生的各抒己见,更不会再有那令人拍案叫好的思想冲突,也许我们可以改变现在,寻回属于国人的课堂,因为知识的充盈不会改变思想的堕落,“智者无须仁,而仁者必须智”,只有高尚而伟大的思想才会铸就一个顶天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陇ICP备14001567号-1 |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261号